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南国雪景,别有一番景致。县学所在的皇华山上,虽是雪落了一遍,但仍难掩满山黄绿之色,有些孤幼的草木经今冬这大雪一压,到了春暖花开之后,来年会更见苍翠挺拔。是夜,寒彻冻骨。县学的先师堂东首一间庑房,几根椽烛如臂点在四周,将此堂照得通明。堂上正有二十余名经生正在堂上攻读经义。大家聚在一处读书,自是章越的提议。县学是提倡进士经生各自在斋舍读书,但章越总觉各自卧在斋舍并不好,故而总喜欢自己,一人一书一灯来到庑房处读书。郭林见了也与章越一并到此,二人如此久了,渐渐不少经生效仿。渐渐与章越相善的经生们聚了一个圈子,大家都在一间庑房里夜读,如此人越来越多,现在已有了二十多人。经生里见了一幕,将此戏称为‘越斋’。章越进县学后,私试了数次,一开始他并没有全力施为,而是专攻之前不熟的《礼记》及春秋三传,如今用了大半年将这四本书经义注释都背下了。换了旁人见有人能在半年内,读下九经之中字数最多的《礼记》和春秋三传,肯定是要惊讶得下巴脱臼的。到了响夜鼓之时,众人都是从庑房散去,各回斋舍就寝。章越与郭林挟书离去,正好目睹雪夜景色,一旁是散去的诸生,耳边是一长一短的鼓声。“又是不负一夜光阴,如今公试在即!师兄可有把握?”郭林经过大半年的学习,与以往相比更显稳重:“尽人事听天命吧,这一次经生斋公试,治一经须通九以上,为合格,治二经须通八,为合格,治三经则通七,为合格,治五经则通六,为合格,不知师弟治几经?”章越道:“这一次公试听闻会报至国子监是否?”“确实如此。以往经士斋在公试里出类拔萃者,可由州学推荐往南京国子监面考,博学卓异者,可直荐汴京国子监面考。”章越道:“师兄,如何算是博学卓异呢?”“这没有说法,按照惯例必须由州学学正定夺,最后报给知州举荐给国子监。这一州之数至多不过一人罢了,而南京国子监也不过二人。”章越想起王安石变法里的三舍法。王安石的三舍法将太学设为外舍,内舍,上舍,其中外舍两千人,内舍三百人,上舍一百人。太学内考试,学生从外舍升入内舍,再由内舍升入上舍。上舍经考试后则可做官。这一变法,即便后来司马光上台了,也没有废除,到了蔡京为相时,更是发扬光大,将这三舍法推行到天下州县学校,称为天下三舍法。蔡京在州县也设立三舍之法,县学中上舍内舍学生优异者可荐入州学外舍,州学中上舍内舍中优异学生可荐入太学外舍。而当初创立三舍法时,为了选变法理论支持,王安石特意说这是三代的‘乡举里选’之法。但无论是王安石有无变法。宋朝要入太学有一个条件一直不变,那就是八品以下官人子弟可以免试进太学,而寒门平民子弟必须考试进。那么入国子监后,有什么好处?宋朝国子监可直接参加监试。开封府,礼部每年取的进士大约在一百五十上下,国子监在七八十人上下,诸科的比例也相仿佛。章越穿越前常记得高考不公平,比如说地域问题。那么在宋朝的进士里,开封府籍和太学出身就占去近三分之二。用句很令人崩溃的话来形容,你尽其一生追求的,也不过是他人生来就有的东西。为何会有这样不公平的事?这就要说到宋朝一贯的国策‘强干弱枝’。强干弱枝是宋朝吸取了安史之乱,唐末藩镇割据后,从宋太祖起的既定国策。好比‘以文御武’,也只是强干弱枝的一部分。就章越所见,为何浦城的章氏吴家两族的宗家子弟为何都没有留在老家,而是入了京师,甚至入了开封府籍。章越当初凭着章氏子弟的身份,若求章家宗家出头,就算再远的亲戚,赵押司也不会差点把他们逼上绝路。因为章得象的子孙,吴育吴充的子孙,王安石的子孙,大多没有返乡而是留在了汴京,入了开封府籍,就是为了方便考科举。如此好处,自是显而易见,地方势族子弟为科举纷纷迁入京师,如此朝廷派到地方的官员治理就容易多了。这比秦始皇,汉武帝强迁地方豪族进京,手段可谓温柔多了,也算是光明正大的阳谋。而从范仲淹变法设州县学校,王安石变法的三舍法,再到蔡京的天下三舍法,一脉相承下来的变法思想,都可以看到强干弱枝的影子。当然这强干弱枝的国策,对于章越目前的处境而言就很坑爹了。省试一百五十个进士名额,对于他寒门考生而言,先要在各州一百人取一人中的解试出头,而官籍考生却可以走百人取十五人的别头试,大家再一起竞争省试名额。,!官籍考生可以直接进国子监,但章越必须州县学校举荐卓越,才可能往国子监赴试。当然这赴国子监考试虽说有罢落的风险,但录取率还是极高。因为国子监主要是看下士子的真才实学,以免州县推荐没有才学的关系户上来。入了国子监后,朝廷每科都有八十个进士名额专门给太学生,诸科也差不多。所以对章越而言,得到州县推荐赴国子监,那绝对是值得拼一拼的。但问题是州县为何一定要推举你?这也是历史上三舍法及天下三舍法的问题。整个州里只有几个名额,推举至汴京国子监及南京国子监。若是大家公试的成绩都差不多,那么州里会推荐谁?三舍法的问题,就是成绩差不多下,让学官参考学生平日的德行。说到德行,那还不是说你行就你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最后行也不行,不行也行。章越对郭林道:“如今我是伯益先生的得意门生,县学的胡学正对我也是赏识有加。”郭林道:“胡学正和伯益先生在县令固是名望人物,但推荐至国子监却是州里之事,怕是他们二人份量就不够了。”章越承认郭林说得有道理,但他还有的没说的,眼下章家食铺生意红红火火,自己帮着斋长指点出了几本科考用书,对方又是大赚一笔,自己也得了不少好处。在咱大宋,金钱是可以转换成权力的。不过这点钱也还是不够。“我欲稳胜,就必须才高一筹,必须让所有人都无话可说方可!”郭林道:“那你打算如何呢?”章越道:“你方才不是说治一经者须通九以上,为合格,治二经者须通八,为合格,治三经者则通七,为合格,治五经者则为通六,为合格。若我九经皆考,通几者为合格?”郭林道:“以往是通五!”“若是全通呢?”“全通?师弟你莫惊师兄我。”郭林不由瞠目结舌,“省试九经科及第,也不过通六而已。何况县学录试之墨义如何比得上公试。公考之墨义与省试一般严谨,用字用词极为考究。”“再说公试,省试每经试问大义十道,我还从未听说有人能十道大义全通的。”郭林讲了一堆。章越笑了笑反问道:“你呢?这一次考几经?”郭林道:“我考五经而已,考九经费时费力太大,何况还有《论语》,《孝经》两经也是帖经墨义大义一题不少。”“加上《论语》,《孝经》说是五经,其实考得是七经,而你之九经实为十一经,揣测县学里除了你,没有几个人会有此打算。”章越闻言对郭林笑道:“若不如此,如何显我手段。”汴京国子监与南京国子监,整个建州就几个名额,故而即便章越考到县学经生第一,也不一定稳进。所以要赢就一定要赢得漂亮,赢到令人无话可说为止,章越一口气报九经,就是要让人无话可说为止。都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努力,章越就把这七分努力作到十分。当然章越考九经难,但不等于县学学生就容易了。县学公试有规定,考一经必须是大经,大经就是礼记和左传。考二经必须一大经一中经,中经是诗经,周礼和仪礼。当然有人要逞能(作死),考礼记和左传两大经也没问题。考三经必须为一大经一中经一小经,小经是易经,尚书,公羊,谷梁。当然要逞能,也可以考两大经一小经,或者一大经两中经也成。五经则必须两大经,其余任意三经。当然以一经通九,两经通八,三经通七,五经通六,九经通五而言,大家的下限难度都差不太多。上限的难度就不一样了。而且省试九经科是帖书一百二十帖,答墨义六十条,九经合在一张卷子里考的。但县学公试却是分作十一场考场。《论语》,《孝经》两场为必考,其余九经一经一场。你报多少经,就考多少场。而章越则要十一场全考!故而当公试报名那日,经生斋里唯独章越一人报了九经。县学上下得知章越此举后,都觉得这个人已经疯了。:()寒门宰相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