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三礼乃周礼,仪礼,礼记。其中周礼,仪礼是周公所作,礼记为孔子与弟子问答而录,为汉时大戴小戴叔侄删减而成。不过宋儒对周礼多有争议。这三礼之中,章越最关注是周礼,而并非众人所熟知的礼记。为何周礼被章越如此重视?那就要谈到对周礼贡献最大的两个人,王莽与王安石。王莽改制就是口口声声说按着周礼来的,最后的结果当然是玩脱了。于是周礼就背锅。第二次是王安石变法,王安石第一次被罢相后,总结经验教训复相回朝后写了一本书三经新义。王安石亲自撰《周官新义》,为周礼重新注释了一遍,而其子王雱与吕惠卿则撰《毛诗义》、《尚书义》,这三本书合称《三经新义》。后来这本书成为新党变法理论依据,成为天下读书人必读之书,科举所必考。而王安石亲注的周礼,一下子被拔高到三礼三经之首的地位。下面再说《仪礼》,又称礼经,在汉朝大部分时期地位都居于三礼之首。而礼记只是对《仪礼》的注释。在汉朝古文经学流派的眼中,只要根据《仪礼》上面礼去为之就好了,至于礼仪后面的意义可以不必认真探究。而今文经学则推崇礼记,探究《仪礼》里圣贤设礼之意,而小戴礼记也是名篇辈出,如《大学》,《中庸》,《礼运大同篇》等等。如果将《仪礼》比作礼之根本,那《礼记》则是礼之枝叶。但古文经学今文经学对于《周礼》都持存疑的态度,甚至认为这书是后人托周公之名的伪作,唯独到了王莽,王安石手中才备受推崇。现在对于章越的问题是,要不要学好周礼,孟子,将来好牢牢抱住王安石的大腿?建州。州学。州学学李正看着手中纸片不由问道:“三字诗?这到底何人所作?”“不过有些地方尚可商榷,譬如这‘养不教,父之过’,可改为父母过。‘幼不学,老何为’可改作长何为?”“最要紧是这句‘自修齐,至平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大学之语,怎么变成了平治。”“但这些都是白璧微瑕。”一旁庄学究听了州学学正评论数语,心底是佩服不已。对方学识果真比自己广博,这些错处自己可挑不来。州学学正看了一眼庄学究道:“你说这是浦城一名十三岁的童子所文?”庄学究道:“正是如此。”州学学正笑道:“我还道是你所作。”庄学究道:“学生年纪老迈了,就算写出这样的文章也是无益了。”“那十三岁孩童能写出此作?本官是不以为然的,”学正道,“那他让你献此三字诗予我是为了扬名?”庄学究道:“这倒不是,献给学正一观是我一己之意,我曾打算荐他献此书,赴神童举,但对方以年少,所学未信之由拒之。”学正闻此露出了正色:“那倒不可等闲待之了。”“若真有这样的人才,本学正却为何没听说过他的名字?”庄学究道:“是了,此子二兄是章旭。”学正正色道:“是他?对了,前阵子陈公为其侄儿寻伴读。听说之前曾亲自前往浦城寻章家二郎而不得,于是退而求其次选他家三郎为书童……”庄学究闻言是大吃一惊,他竟没有料到章越居然还有这等机缘。同时庄学究背后的冷汗是一阵阵地渗出。他当初不是没有将这三字诗窃据名下的念头,但见了章越后,深觉此子不好相与,这才按住。之后章越又说不欲马上借这三字诗出名,于是这念头不由又在他心头升起,又挣扎数日才抵消。但他想自己已是上了年纪,章越可以等,他又如何等?他可以不窃此名,但念在章越托己成名后,将来可以报答自己的子孙。当下他主动找到了州学学正将此三字诗递上,才有了今日的事。但他确实没料到此子背景如此深厚,连为陈家书童都不去。若真这本事,自己万万不可窃名的。庄学究故作镇定道:“竟有此事,我听闻这三郎先拜在村塾门下,之后才拜入伯益先生门下。”学正抚须笑道:“哦?不去作陈公家里的书童,倒去村塾那读书,这少年人不是蠢极,即是聪明绝顶。拿这三字诗一看……”说到这里,学正对庄学究道:“你我无需揣测了,立即随我去考亭一趟,面见陈公。”庄学究一听居然可以面见如此大员顿时激动得连道:“我,我,我……”“不去么?”“求之不得。”说罢二人一并前往建州考亭陈府面见了陈升之。陈升之正在堂上教他侄儿读书,见了二人就道:“你们说吧,桂儿也在一旁听着就好。”“是。”那侄儿坐在一旁。李学正道:“听闻朝堂上举荐陈公往知谏院,下官先在此为陈公提前道贺。”,!陈升之微笑道:“谏官议论朝政得失,有知无不言,言无非罪之名,老夫岂敢不言,但当今储位未定,又如何敢言。舆论得失,存于一心之间,难也,难也!”一旁庄学究心道,身为谏官也不一定非说不可。“陈公议事论政向来秉持公心,当年一封弹劾殿帅无礼,那一封奏疏可谓字字珠玑,官员士人无不拍手称快。”陈升之摆了摆手道:“都是年轻时的事了。”话虽如此,陈升之的目光却露出几分锐色。眼下他老而弥坚,就算动怒之色外人也看不出丝毫火气了。学正继续道:“依下官看来,只要是士心认可的,但言无妨。就算一时不被圣意所明,也可为公论所举……”陈升之闻言笑了笑,学正之言还是有几分这个年纪官员的意气在其中的。二人说了一些朝堂上的事,一旁庄学究听了也不懂,只得干站一旁。这时候学正方才道:“学生此来,是为献一首诗给陈公过目。”陈升之点点头,当即接纸过目,一看初时即笑道:“是三字诗啊。”过了片刻又道:“这似发蒙所用?有趣……”陈升之边说边口中念念有词,手指横于腕上击节。最后陈升之放在一旁问道:“是哪位名儒所书?”此话一出,学正和庄学究都是愣住,这话他们一时不知如何来接。“哦,并非名儒所书?”陈升之又拿起纸片道,“莫非是本地人士?”“陈公果真料事如神,正是本地人士书之。”陈升之道:“本县何时出了这样一个俊才,这人之初,性本善,此乃师孟之言啊。论到本县治孟的名家非章表民莫属,莫非是他所写?”“章表民莫非就是章望之?因其兄章拱之而得罪蔡公的章表民?”学正问道。陈升之笑道:“正是此人,其兄此案世人既知其冤,蔡君谟草率了些,表民虽不好为官,但于学问却有所长,他与其兄伯益素与李泰伯不和啊。”学正笑道:“正是,我记得泰伯批孟,然表民却尊孟,伯益却在此事上支持表民,最后与伯益也是交恶。”陈升之道:“章表民文章虽好,但长于辩博议论,但如此行文非他之所长。此诗出入经史,却又言简意长,难能可贵。”学正叹服道:“陈公慧眼如炬,下官实在叹服不已。不过下官对于此文有些浅见,譬如养不教,父之过,修齐治平里,似可以改一改。”说着学正讲出几点三字经的不足之处,他这也并非什么恶意,就好比下属给领导写报告,再好的报告,领导最后都要改几个字如此。陈升之微微笑道:“李学正之言确有几分道理,但此诗到底好不好,你我暂且说得都不算,还要让方家都评一评,议一议。”学正脸色一白,他知道陈升之言‘你我暂且评价不了’,就是说你暂且不要评价了。陈升之转而又将这三字诗念了一遍,不由弹纸道:“言语浅显明了,要紧是朗朗上口,更难得是这番规劝向学之意。何以正心育德,何以防渎沽乱?千字文未有之,百家姓也未有之,而这三字诗有之。”最后一句让李学正,庄学究一下子脸色都苍白,这都越说越过分了,一个十三岁的孩童配得上这样赞誉?不过这番评价其实一点也不过分,为何千字文如此文章,也只能称为文,而三字经却可称为经,后世早有公论。能称之为经的,这是论语,孟子眼下都不曾有的待遇。这倒是不怪学正,庄学究二人。以他们所在位置,尚且看不到如此书背后如何潜移默化的一等教育意义。对国家而言,最重要是如何教老百姓正心育德?如何来防渎沽乱?九经之中都有讲,但都太难太深。并将孟子的性善之论,潜移默化地融汇其中。陈升之话已说出去后,一旁其侄儿已捡起三字诗读了一遍有些不服气地道:“伯父,此诗虽好但似不当如此赞誉。”“哦?”虽是一个字,但几人都从这个字里听到了婉转最后有些批评的口气。侄儿大声道:“小侄也曾读过几本本州才子所文,但论意境辞藻义理胜过此文的并不在少数。甚至让小侄自己写……”“那你是拿此文与他文比较了?你胸中有几分才学,就敢说这等话?”陈升之所言,其侄儿已是色变。“看到别人文章,不论好是不好,当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是先有了上下之心,如此学问如何长进?若此人身在本州,我就让你拜入他的门下!”侄儿唯有道:“小侄受教了。”陈升之道:“没有署名?说到底是本乡何人所作?本乡青年才俊我可是无一不识。”李学正没料到事情会发展成这样,此刻唯有道:“说来陈公还与此人确有一面之缘,他正是章二郎的弟弟章越!”“章越……这名字好生耳熟”陈升之细品了一番忽道,“莫非就是那章三郎?”ps:上了强推了,明日两更,以此向大家求一波推荐票!:()寒门宰相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